其实现如今大家对于一线城市比较了解,但是一线和二线之间的划分标准是什么,大家就不是很清楚,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所在的城市到底是二线还是三线,2023几线城市划分标准,公布之后大家都非常的关注。那么在2023年中国城市排名榜的前三名都是哪些城市呢?是否有自己的家乡呢?
2023几线城市划分标准
自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国进入快速城市化阶段,飞速膨胀的城市就引发了学者对原有城市规模标准的思考。1998年王兴平教授就提出,我国城市规划法》关于“以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的数量作为城市的划分标准”中的“近郊区概念”缺乏操作性,应调整城市规模的衡量标准,并根据规划力度划分编制类型,扩大法律界定范围。
雷菁、郑林等学者认为,以城市行政级别的高低和人口规模的大小来划分城市规模等级体系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提出利用城市流强度划分中心城市规模等级体系。姚士谋先生曾利用城市流强度将沪宁杭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划分为高城市流强度值的中心城市、中城市流强度值的中心城市和低城市流强度值的中心城市。
部分学者对人口规模进行了重新界定,例如有的将200万以上的人口城市定义为超大城市,100-200万以上人口城市定义为特大城市;有的将200万以上人口作为特大城市,100-200万人口作为大城市。这些成果都为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2023年中国城市排名榜
020年中国新一线城市排行榜暂时还没有出来,估计要等到5月份才行,下面根据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发布的《2023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来看下一线城市排名:
在纳入榜单评估的337座地级及以上城市中,一线城市的座次从去年的“上北深广”重归“北上广深”。15座新一线城市依次为成都、杭州、重庆、武汉、西安、苏州、天津、南京、长沙、郑州、东莞、青岛、沈阳、宁波、昆明。昆明在今年成为了新一线城市名单中唯一一座新入榜城市;西安、长沙、东莞在新一线城市的排名持续上升;无锡则继2017年之后再一次跌出这一梯队。
2023年深北上广稳居中长期发展潜力榜单前4名,二线城市中成都、南京、武汉、重庆、天津、杭州位居前十;东部地区有32座城市进入前50名,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表现尤其突出;东北地区有超八成城市位于200名之后。百强城市以全国13%的土地,集聚50%的人口,创造73%的GDP,占全国商品住宅销量的62%。